肛管齿状线有何临床意义
肛门齿状线(也称齿线)不仅仅是一条解剖分界线,它在临床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(1)齿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,齿线上是直肠粘膜,齿线下为移行上皮,故齿线上形成的恶性肿瘤大多数为腺癌、粘液癌,齿线下形成的癌肿为鳞状上皮癌。
(2)齿线附近的血液一部分归入门静脉系统,一部分归入下腔静脉系统,二者问在齿线部有交通支存在。当肝、脾脏疾病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时,可在直肠下端齿线附近引起静脉曲张和形成侧支循环,其中直肠下端静脉扩张而导致破裂时,可产生严重的便血症状。
(3)临床上借齿线区分痔的种类,痔核在齿线上方为内痔,齿线以下的痔称外痔,而上下痔融为一体的则为混合痔。
(4)齿线以上直肠的神经属于植物神经,这类神经对疼痛不敏感,所以齿线以上部位的内痔、直肠炎、直肠息肉、早期直肠癌等常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疼痛;齿线以下的肛管由脊神经支配,属感觉神经,对疼痛相当敏感,如遇肛裂、炎性外痔、肛管癌则常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。
(5)齿线是淋巴回流的分水岭,齿线以上的淋巴液向上流人内脏淋巴系统的盆腔淋巴结,齿线以下的淋巴液则流向腹股沟淋巴结,所以齿线上下肿瘤的淋巴转移方向各异。
(6)齿线是胚胎发育上内、外胚层原始组织相融合的部位,所以几乎全部的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病变都发生在齿线附近。
(7)几乎所有肛瘘的原发内口皆位于齿线部位。